2025山西省残疾人综合康复
中心二期工程项目
铸就民生标杆 彰显责任担当
山西省残疾人综合康复中心二期工程项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范家堡社区,总建筑面积25296.24㎡,包含综合康复中心二期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层(东楼)、局部五层(西楼)、裙房部分三层和门房及污水处理站(地上一层)两个单体工程,总投资1.6亿元,是国家“十四五”社会服务领域102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承台基础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计划于2025年6月底竣工,届时将新增一批康复床位,实现从二级专科医院向公立三级康复专科医院的跨越。
作为山西省重点民生工程标杆,通过创新"医康教"融合模式,构建起医疗、康复与教育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对残疾人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支持。同步承担的全省康复人才培训职能,不仅填补了区域专业人才缺口,更为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提供了持续动能,有效提升区域服务承载力。
谋定后动,推进项目高效建设
项目自启动之初就坚持策划先行、倒排工期,依据合同中的关键节点,倒推各施工环节的时间安排,精确至每日、细化至每点,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计划。在施工高峰期,各班组紧密协作,优化工作流程,合理调配人力与物力资源。2024年10月24日,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为后续工程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2月7日复工、2月10日复产,目前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及屋面工程已全面完工,安装工程进度达到80%,室内及外墙装修工作也已展开,现场有140余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为确保2025年6月2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项目部制定了周、日工作计划,每日跟踪评估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资源分配,全力推进工程进展。
安全领航,筑牢项目建设防线
安全是项目建设的核心要素。项目部依据建投CI手册精心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把控安全标识与防护设施的每一个细节,全力营造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通过部署智能摄像头、深基坑监测系统及塔吊监测系统等先进智能工具,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累计组织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范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共12次,确保全员受训,不留死角。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排查风险源,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加大隐患排查与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台账并实行闭环管理。2024年6月安全月期间,集团公司在此隆重举办启动仪式及应急演练,树立了行业安全管理的典范。
技术引领,铸就项目精品工程
项目部秉持“开工必创、策划先行、样板引路、一次成优”的理念,施工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进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图纸和方案的优化工作,组织技术骨干与设计单位紧密沟通,并采用镜面模板、模板免开孔等先进方法,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严格执行“无策划不施工、无方案不施工、无交底不施工”的管理原则,强化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从原材料选用到各道工序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同时,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将其融入管综、机房、临建场地排布及安装工程量计算等施工全流程,实现可视化管理、碰撞检查等功能,显著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凭借卓越的质量和技术成果,项目接受行业观摩与市场考察共8次,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典范。
样板先行
精研商务,实现项目降本增效
项目引入大商务管理理念,充分发挥“铁三角”团队的核心作用。在工期管理方面,精细编排各个节点,有效避免工期延误导致的成本增加,并巧妙利用时间差创造效益。在设计环节,与集团公司设计院紧密合作,优化设计方案,精简内容以降低造价。在施工方案的选择过程中,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对比不同工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定成本可控的最佳方案。在集采方面,整合多方资源,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规模和资金优势,显著降低采购成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本管控成果。
人文关怀,促进项目凝心聚力
项目部于2023年12月成立党支部,项目部还设有工会小组和团小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工团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党工团联动,积极开展多项关爱一线活动,炎热夏季发放生活物资,做好降温工作;凛冽寒冬发放保暖、防寒物资,做好冬期施工安全防护工作。在项目部门口设立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及困难人员免费提供热水、休息座椅等。项目部以信访维稳、合同履约工作为重点,从开工至今未发生任何上访事件。
山西省残疾人综合康复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凭借在安全、质量、商务管理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了多方认可。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秉持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交付,为山西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这一承载特殊使命的项目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