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
工程停车楼项目匠心筑梦·打造现代化航空枢纽新标杆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综合停车楼、综合停车楼配套(轨道交通土建预留)和停车楼等工程施工项目位于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现有T2航站楼东侧,规划建设的T3航站楼北侧,是山西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是民航局“十四五”规划机场建设重点项目。
项目概况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停车楼项目由四座停车楼两两成组,分列综合交通中心东西两侧,通过坡道连廊与综合交通中心连接。总建筑面积约为135400㎡,工程建设总造价34700万元。其中P1、P2、P3停车楼均为地上三层,P4停车楼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总停车数3215辆。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机场旅客停车及交通接驳能力,助力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项目管理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30岁、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管理水平扎实的优秀团队。自开工以来,坚持以前期策划为指引,进度管控为主线,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并行的原则,积极谋划、精心部署,联合各参建单位紧密配合,全力以赴推进建设。面对工期紧张、周边场地狭小、工序穿插复杂、联合体设计错漏碰缺等诸多不利因素,团队迅速展现出卓越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有效组织各项资源进场,动态调整施工组织,确保各项作业高效有序开展。先后获得集团公司2024年先进项目、建设单位2024年度百日攻坚突出贡献单位、多项专利及QC成果等。
策划先行:科学统筹绘就精品蓝图
坚持“策划先行、方案引领”,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全方位施工策划。针对项目体量大、工期紧、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运用BIM技术建立全专业三维模型,提前优化管线排布和结构节点设计,有效规避施工碰撞问题。采用“分区施工”模式,将四座停车楼划分为24个施工区块,有效缩短主体工期20天。为确保物资及人员高效运转,特别制定“人机分流”的交通疏导方案,通过设置3处大门并加装智能道闸系统实时调控施工车辆及人员进出,实现施工车辆与人员进出均衡畅通。
样板引路:标准示范铸就品质工程
深入践行“样板引路”制度,高标准打造ALC板、砌体、涂料、地砖排布铺贴等实体工艺样板区。同时,积极应用智能化建造技术,主体施工阶段引入智能机器人进行混凝土浇筑及整平收面,有效提高整体面层施工质量,同时极大提高施工效率。项目还积极推广绿色建造技术,在新修道路施工过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全力打造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安全为本:智慧管控筑牢生命防线
坚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构建全方位智慧安防体系。针对高大模板施工,提前策划组织专家论证,优化施工方案,配备24小时专人巡察,确保施工安全。每周开展安全警示教育,通过VR事故模拟体验、案例复盘分析等形式强化风险意识;创新开展“安全行为之星评比”,对主动排查隐患、规范操作的员工给予即时奖励;建立“安全积分”管理制度,设置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为每位施工人员建立个人安全档案,累计扣满12分者需接受脱产再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复工,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引入AI视频监控系统,自动识别未系安全带、违规吸烟等11类危险行为,实时推送预警至管理人员手持终端;部署智能安全帽定位系统,电子围栏技术确保高危作业区域人员准入可控。联合属地消防部门及其他联合单位定期开展坍塌、高处坠落、火灾等专项演练,实现“黄金4分钟”急救全覆盖。
严控工期:精细管理确保高效履约
面对588日历天的紧张工期,项目团队建立三级进度管控体系。编制关键线路计划,将基础、主体、安装、装饰装修等关键节点精确到天,截至目前节点工期保证率达100%。冬季施工采用“外加剂+双层覆盖”组合方案,确保-15℃条件下混凝土质量达标。实行“1-3-7”分级预警机制,进度滞后1天由班组自行调整,滞后3天启动项目部协调,滞后7天由公司层面介入,并完善奖惩措施确保责任落实。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助推工程建设
项目党支部依托职工夜校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党的先进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先锋示范岗”,针对冬雨季、特殊节点施工等重难点,党员骨干带头驻守现场,优化施工方案。与机场指挥部及其他参建单位定期召开协调会,解决施工接口问题。同时,项目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标准化“工友村”,配备空调、热水、医疗室等设施;推行“刷脸考勤-银行代发”工资体系,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定期开展农民工夜校、技能培训到现场等活动,累计培训工人800余人次,实现“工程优质、团队优秀”的目标。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团队将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工程建设,确保按期优质竣工,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打造“零投诉、零事故、零延误”的标杆工程,为山西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建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