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年度目标分解
实现路径的思考
★ 第二工程公司 邢庆丰★
“十五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将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助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当前,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变革带来的挑战,努力具备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能力,方能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公司是集团战略执行的核心组织,年度目标的分解实现,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与集团整体目标的顺利达成之间往往存在着偏差。具体问题表现在:
集团科学制定战略目标,分解下达符合集团战略发展的年度目标,这为公司年度目标分解提供了宏观依据。公司进行目标细化时,往往没有针对项目类型差别、地域环境特点、业主资信级别、合同履约状况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导致目标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层级理解存在偏差、主观与客观执行不力、责任与担当缺失等问题。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人力、材料、设备、资金、技术等资源未能实现同步配置。资源配置不主动、不及时限制了项目的执行效率,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影响公司年度目标的如期实现。
监控系统传统低效,潜在问题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一旦问题爆发,通常已错过最佳解决时机,这不仅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和成本,还可能使小偏差演变为重大的管理风险。
年初设定的目标,年中或年末总结,反馈周期长。员工的绩效在关键节点未被认可,削弱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不仅影响员工成长与发展,而且无法为项目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针对性的反馈、调整,最终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年度目标分解实施中出现的难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探索。为确保战略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年度目标不折不扣达成,我们把年度目标分解的实施路径概括为“四个转变”。即:“目标分解转变、资源匹配转变、过程管理转变、绩效考核转变”。“四个转变”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实践指南。
目标分解从“简易分配”向“科学适配”转变
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分公司领导班子、各部门和项目部按照《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共同探讨细化市场开发、施工产值、成本控制、物资采购、品牌建设、利润总额、安全风险等7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实现的可能,明确存量资源,寻求增量空间。将集团目标转化为“部门知道该抓什么业务、项目知道该盯什么节点、个人知道该做什么事情”。
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公司将集团年度目标分解细分为可量化的年度、半年度、季度及月度目标,明确各部门和项目部的责任、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和衔接关系,确保目标与战略纵向对齐,业务横向协同。签订《年度生产经营指标考核责任书》确保目标责任逐级落实,制定奖惩标准,明确权责,并建立定期回顾和调整机制,确保目标始终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
资源匹配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配置”转变
主动预测,充分准备
根据盘点目标分解的存量资源,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及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因素,遵循合理优化的原则,逐个项目做好生产计划、项目前期策划,做好资源要素管理。从组织、技术、要素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准备工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心中有数。
主动配置,加强保障
夯实制度保障,适时根据集团制度更新完善一套体系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体系,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强化组织保障。适时盘点公司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各业务线条的人员配置,通过精准的人岗匹配、高效的人才引进、系统化的培养选拔后备人才等策略,构建高效的组织体系。做实资源保障。用好集团搭建的集采集供平台、技术集成平台,强大的社会资源储备平台,充分实现人力、材料、机具、技术、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使每个项目实现精准实施。
主动调整,提高效率
打破各部门、项目部壁垒,加强外部合作,构建层级简洁、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通过及时、动态对所需资源进行评估调配,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做好全过程管理监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过程管理从“粗放控制”向“精细管理”转变
健全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机制
强化“四个意识”,打造标杆项目,把大商务管理理念推广到所有在施工的项目,强化部门联动,降本增效,推崇“工匠精神”,塑造精品工程,提升项目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效果,形成精细管理的良好氛围。
建立全周期关键节点管理体系
聚焦“事前”“事中”“事后”关键环节,事前管理,核心是“预防”;事中管理,核心是“控制”;事后管理,核心是“改进”,做好“预防--控制--改进”闭环管理。
用好信息化平台强大功能
借助集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赋能精细化管理,多平台协同应用。积极实行“清单式管理”,推行“六有工作法”,对目标实现的每个重要阶段进行细节把控,实现项目进度、成本、安全、质量数据实时采集和可视化预警,在可控范围内合理运行。
加强合规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运用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合规管理水平,防范生产经营风险,将合规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发扬“紧盯、死盯、坚持问题导向”的建工习惯,有效维护公司形象与信誉。
绩效考核从“考核滞后”向“实时跟进”转变
构建系统审视视角,对目标实施进行适时回顾
全面识别项目关键节点,针对目标实现的进度偏差、要素偏差、技术偏差、社会资源偏差等进行周期性评估,即时反馈并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采取具有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的措施动态调整。
完善及时激励机制,将激励效应最大化
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绩效管理量化评估,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培训、奖惩等联动。注重奖在其事、奖在其实,统筹做好专项兑现、及时奖励等一系列相关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公司效能
通过组织赋能,合理运用考核,激发员工内在潜能,提高员工自信心、成就感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及时“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人岗相宜,优化岗位配置。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对年度目标实现路径的高效管理,形成清晰的、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的任务,离不开“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环环相扣的循环改进。它犹如公司发展的导航图,为公司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员工提供了行动指南。让我们始终坚持践行“12368”战略行动方针和“十二字”战略落地举措不动摇,锚定目标,携手共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