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思语》专栏 | 新形势下分公司市场开发与管理实践新思路

时间:2025年09月17日 14:37 作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山西建投建工集团正站在深化改革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口。每一步前行,都需要思想的灯塔指引;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战略的罗盘校准。

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实干者的姿态永远向前。“建工思语”专栏今日启笔——在这里,我们将深读“12368”战略行动方针,拆解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密码,探寻“国内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愿景背后的实践路径;在这里,我们也将对话改革者的勇气、建设者的坚守,从标杆项目的锻造到人才队伍的淬炼,从品牌价值的跃升到大商务管理的深耕,读懂山西建工在时代浪潮中“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答卷。

无论是战略蓝图的解读,还是一线实践的思考,“建工思语”都期待与每一位关注建工发展的你,共话转型之策、同探发展之道。让思想的火花,照亮高质量发展的征途。


新形势下分公司

市场开发与管理实践新思路


第三工程公司  杨春


建筑行业的核心命题始终是“价值创造”。鲁贵卿老师提出的“企业成功要素公式”,本质是“目标、执行、风控、创新”等要素的乘法效应,任一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导致整体效能衰减。作为分公司经理,需以集团公司“12368”战略行动方针和“十二字”战略落地举措为指引,紧跟集团公司发展步伐,在市场开发与项目管理良性循环中协同发展,避免“重规模轻质量”“重开拓轻管控”的认知偏差。


落地路径与实战思考:

构建市场开发与管理的双轮驱动体系



深耕市场赛道,在业务转型中实现价值增长



属地深耕赋能

以集团公司战略为引领,优化区域市场布局,与兄弟单位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传统“根据地”深化客户关系,同步强化投融资、EPC等新兴业务能力建设,形成“现场-市场”联动效应。


工业业务升级

以焦炉砌筑为核心竞争力,向煤化工产业链延伸(LNG、合成氨等),打造“设计-施工-设备安装-煤气利用”全链条服务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传统业务做强

坚守焦化市场基本盘,以“现场保市场”为原则,通过专业化施工和履约能力巩固行业地位,开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业务转型突破

向公路、市政、环保等领域拓展,通过专业知识升级与技术储备,形成多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风险底线管控

严格执行“七不承揽”“七严禁”条例,从项目源头把控资质、资金、合规性风险,积极投身探索开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运作模式,培育“走出去”项目管理团队,着力打造分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夯实管理根基,在基础管理中激活效能引擎


基础管理是自身建设的根基,要在安全管理、技术创新、项目管控、利润成本、资金回笼、风险防控、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夯基础、强管理、创效益。

01

安全管理: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源头管控

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将风险管理与总体策划、施工过程、作业场景、岗位责任相结合,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严格责任落实,强化源头管控,突出精准治理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隐患排查

按照“五定”原则,重点对多发、易发问题集中攻坚、专项整治。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排查+突击检查”的安全排查机制,落实隐患分级分类管理,推行“检查-整改-验收-反馈”闭环流程,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织密安全防护网。


文化浸润

持续开展覆盖全员的安全专项专题教育培训,通过案例剖析、实操演练、情景模拟以及“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等系列活动,强化人员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置能力。构建“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安全文化环境。

02

技术创新: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危大工程管控

加强对危险性较大工程方案和资料管理力度,形成“前期识别-过程监管-程序规范-落地实施”的管理模式。确保深基坑、高支模等方案论证、实施同步到位。


核心技术攻坚

以焦炉砌筑为基点,持续优化炉窑“杀手锏”业务技术体系,强化技术集成,开展炉窑综合施工技术提炼与升华,不断深耕科技创新对重大工程建设的支撑作用。以现有焦化项目为“杀手锏”技术培植点,深挖技术难点和科技创新课题,形成关联性强的专利、软著、工法、建设科技成果及技术研发创新奖等科技成果,做实系列核心技术积累,提升科技成果质量。


技术创效转化

积极引进和吸收智能建造、生态环保、固废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领域科技成果,与现有改进技术相结合,搭建科技成果交流平台,进一步实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突破,助推各项新技术进一步在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科技人才建设

通过专项培训、实践操作、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提升科技人才整体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激发创新热情和积极性,达到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03

项目管控:聚焦“八大关键”提质履约



前期策划

将管理思路和理念融入前期策划,利用月度检查指导帮扶、考核纠偏,利用落地成果积累数据、总结经验,为同类型项目策划提供储备参考。


履约保障

围绕各类指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大施工进度、环境管理等管控力度,全力完成相关指标。


月检制度

全面梳理项目进度情况,根据每月进度履约情况,加强预警管控能力和范围,把脉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期履约率。


标杆引领

确立标杆项目,通过“创标杆”以点带面,通过“树典型”促进管理升级,全面提升项目管理平均水平。


服务客户

客户满意是我们服务的宗旨,通过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回访提升在施工程满意度指标,助力开拓存量市场。


劳务管理

全面落实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源头化解劳资纠纷。项目部及时编制劳动争议应急预案,在重点节假日前做好沟通工作,规避投诉案件发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物资管控

严格遵照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执行,进一步推动集采工作落地。杜绝未签合同物资先进场情况发生,同时加大现场管控力度,提高材料周转利用率。


协同清欠

及时对完工未竣、停建项目进行梳理、分析研判,并分类施策(如协商竣工报告、办理移交单等),对停缓建项目及时启动合同解除程序,保障资金回笼。

04

成本效益:推行“大商务”全周期管控



管理理念

坚持大商务管理,全过程成本管控,做实做细商务策划,多元化深入挖掘项目创效点,重点加强成本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及落实,夯实基础管理,不断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利润率再提升。


策划先行

强化标前成本测算与标后策划落地,建立“合同任务岗位责任清单”倒逼履约。


过程纠偏

严控量价超耗,通过成本分析会理清亏损源,推行限额领料、劳务退场封口结算等机制,及时纠偏,确保颗粒归仓。


效益保障

以“铁三角”(商务、技术、生产)协同挖掘创效点,强化“铁三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商务创效责任意识,提升项目利润率。

05

财税风控:筑牢“资金-合规”双防线



工作机制

以项目管理责任书为抓手,结合实际分解利润、资金指标至月度,定期梳理项目成本及资金,进一步加大项目财务监管力度。


资金调配

通过建立资金池进行集中运作,以降低整体融资与资金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严禁资金体外循环,所有项目回款须依据项目责任书规定的比例纳入统一管理。项目间资金调配均实行有偿使用原则,以优化资源配置。


审计监督

对竣工项目及时进行终结审计,严格履行封口承诺书制度。加强在建项目过程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对关键节点和重大变更实施专项审计。同时建立审计档案,为后续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应收账款

专人专责清收工程款,运用法律手段应对违约甲方,抓住政府化债窗口期推进清欠工作。


合规运营

发挥“三道防线”作用,通过自查实现合规创造价值。聚焦风险易发领域,早识别、早处置,确保经营安全。推行被诉案件预警机制,推动庭前和解,化解纠纷,对诉讼案件坚持“凡立案必保全”原则。

06

人才建设:构建“选-育-用-留”全链条



培养机制

推行“全覆盖选拔+一线淬炼”模式,将优秀年轻干部派驻重大项目关键岗位。


培训体系

分层分类设计课程,依托“线下实训+线上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对科技创新成果实施专项奖励。


职业通道

优化员工发展规划,强化“以业绩论英雄”导向,以事业激励人、以待遇保障人、以情感关怀人,构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未来行动方向:

以“乘法思维”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方式


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我认为分公司需以“要素协同”的乘法思维替代“规模叠加”的加法逻辑,重点从三方面突破:

从战略协同深化方面寻求突破

以集团战略为纲,将“属地深耕”与“海外拓展”、“传统业务”与“新兴领域”作为乘法因子。例如:在海外项目中,将国内焦化技术优势与当地合规要求相乘,形成“技术输出+合规适配”的竞争壁垒;在国内转型中,将工业项目经验与市政、环保领域需求相乘,开拓EPC+F等复合型项目。

从管理效能升级方面寻求突破

将“目标、执行、风控、创新”四大要素视为乘法关系。例如:在项目管控中,以“前期策划精准度×资源配置效率×风险预警能力”提升履约质量,杜绝“重执行、轻策划”或“重进度、轻风控”的失衡。可引入数字化工具,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数据集成至管理平台,通过实时分析实现要素间的动态优化。

从价值创造重构方面寻求突破

回归“客户需求×效益核心”的经营本质,将“以现场保市场”的理念延伸为“项目履约质量×客户满意度×品牌溢价”的价值公式。例如:在焦化项目中,通过炉窑砌筑核心技术提升施工质量,以优质工程创奖强化品牌影响力,进而获取产业链延伸的溢价空间;在新兴业务中,以“技术创新×成本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避免低价竞争。



在分公司的统筹发展中,市场开发与管理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需在“目标聚焦、执行穿透、风控托底、创新破局”中实现共振。唯有以集团公司战略为“魂”,以专业能力为“骨”,以精益管理为“血”,方能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实现规模与质量、开拓与管控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