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思语》专栏 | 精工细作 技质赋能 关于提升项目全周期创效的思考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09:59 作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山西建投建工集团正站在深化改革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口。每一步前行,都需要思想的灯塔指引;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战略的罗盘校准。


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实干者的姿态永远向前。“建工思语”专栏将深读“12368”的战略行动方针,拆解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密码,探寻“国内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愿景背后的实践路径;在这里,我们也将对话改革者的勇气、建设者的坚守,从标杆项目的锻造到人才队伍的淬炼,从品牌价值的跃升到大商务管理的深耕,读懂山西建工在时代浪潮中“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答卷。


无论是战略蓝图的解读,还是一线实践的思考,“建工思语”都期待与每一位关注建工发展的你,共话转型之策、同探发展之道。让思想的火花,照亮高质量发展的征途。


精工细作 技质赋能

关于提升项目全周期创效的思考


张巧枝


在当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项目管理的核心战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竞争与效能升级。按照集团公司战略部署,第九工程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质量创优与全过程管控,实现项目创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驱动力。项目的效益与口碑,根基在现场,若出现“管不精、质不稳、术不专”等现象,再好的效益也会从粗放的指缝中漏尽。


围绕“精工细作”的实践态度、“技质赋能”的创新手段,探索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内生动力,成为提升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精工细作”强调项目管理的精准性与细致度,要求在项目策划、实施、收尾等各个阶段,都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技质赋能”则突出技术创新与质量管控的核心作用,通过技术优化、质量提升,为项目创造更高价值。通过对项目工艺工序的精益求精与不断创新,分公司能够在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提高整体运作效率,打破以往管理中存在的技术与生产脱节、质量与效益失衡、过程管控松散等问题,实现项目资源的最优配置、风险的有效防控以及效益的最大化,为集团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筑牢发展根基。


突出前期策划,在“制定标准”上下功夫——夯实项目创效的基础



项目前期策划是决定项目成败与创效潜力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调研、细致的分析与全面的策划,明确项目目标、优化实施方案、预判潜在风险,为项目后续推进指明方向。分公司需高度重视项目前期的策划工作,组建由技术、质量、商务、生产等多专业人员构成的前期策划团队,提前介入项目调研与方案设计环节。要深入开展项目所在地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材料供应、人工成本、政策法规等情况,为项目成本测算与方案制定提供准确依据;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多维度论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质量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优化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挖掘设计环节的创效空间。


在前期质量策划方面,要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制定覆盖项目全周期的质量管控计划,细化各分项工程、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标准与验收流程;针对项目可能涉及的“四新技术”,提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与研究,制定专项技术方案与质量保障措施。此外,还需对项目前期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包括政策风险、成本风险、技术风险等,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避免因前期风险预判不足导致项目推进受阻或成本增加。


突出过程管控,在“精工细作”上提效益——激活项目创效的核心动力



项目实施阶段是将前期策划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关键过程,也是项目创效的核心环节。这一阶段需以“精工细作”为原则,通过精细化的过程管控、技术质量的持续优化,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进度与成本处于可控状态,不断挖掘过程中的创效潜力。


“样板引路”要真做、做实。样板间、样板层、关键工序样板,不是摆设,是统一标准、减少争议的最有力支撑。要求项目部在重点项目、新工艺项目、关键部位必须做实体样板,让所有班组、工人都“看得见、摸得着”,什么是标准?标准长什么样?验收人员在哪个部位量、量什么?彻底解决标准“模糊不清、执行不一”的问题,避免口头交底的误解。


建立完善的技术交底与技术指导体系。项目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准确理解设计意图、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施工工艺进行动态优化。同时,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质量。


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控网络。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每一批次进场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项目要求;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巡检与验收,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质量检查,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建立质量问题追溯机制,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追溯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定期组织质量培训与质量评比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操作水平,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确保项目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不出现返工,不出现整改滞工,耽误进度和浪费材料人工的情况。


突出创优引领,在“品牌塑造”上谋突破——提升项目创效的附加值



质量是根本,质量创优是项目管理的高阶目标,不仅能提升工程实体质量,更能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品牌附加值与经济效益。需将创优工作贯穿项目全周期,以创优标准引领各项管理工作。在创优目标设定上,要结合项目规模、业态特点与市场定位,制定明确、可行的创优计划。从项目前期策划阶段便确定创优方向,如创“鲁班奖”“国优奖”“汾水杯”等各级优质工程奖项,要将创优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质量指标、技术指标与管理指标,融入项目各环节管理要求中。


在创优过程实施中,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方位保障”的创优工作机制。在施工工艺上,严格执行“样板引路”制度,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先打造样板,经验收合格并确定工艺标准后再全面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均达到创优要求。鼓励围绕创优目标开展质量攻关,针对工程难点问题成立QC小组,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质量痛点,同时将技术创新成果整理形成专利、工法,提升技术含金量。在资料管理上,安排专人负责创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确保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内容完整规范,为创优评审提供充分支撑。


近两年,分公司通过高度重视技术质量管理与创新工作,实现“以创优促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增效益”的良性循环。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项目荣获山西省建筑业协会“汾水杯”、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奖;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综合活动中心项目荣获三晋钢结构样板工程。


突出风险防控,在“全程风控”上作保障——筑牢项目创效的安全防线



风险防控贯穿项目全周期,是保障项目创效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其核心在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前识别、有效规避、及时化解项目各阶段的风险,确保项目稳健推进。


持续紧绷风险管理弦,坚持从根源上把控项目风险,严把招投标阶段、严格标前审查、防范高风险合同。过程以成本策划入手、狠抓合同管理、严控产值报量、做好结算管控,运用好项目《收支成本管理一览表》电子台账,严格过程管控工作,做好完工封账工作,筑牢风控多道防线。梳理风险项目,实施分类管控,对现有项目进行风险梳理汇总分析。



存在回款问题的项目

采取以款定支核算。


存在成本风险的项目

采取多个项目统筹核算。


存在债务风险的项目

采取推进结算回款、重点核实下游支付等措施。


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开展风险排查活动,对项目各阶段的风险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提前发出风险预警信号。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预案,明确应对措施、责任人员与时间节点,确保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精准策划”“精工细作”“创优引领”“全程风控”共同构建了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精准策划”为项目创效奠定基础,明确方向;“精工细作”是项目创效的核心动力,通过技术质量优化与过程管控提升效益;“创优引领”为项目创效增添附加值,以品牌塑造增强市场竞争力;“全程风控”则为项目创效提供安全保障,规避风险损失。唯有将“精工细作 技质赋能”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全周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强化组织协同、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完善考核机制,激发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创造力,才能真正提升项目全周期创效能力,推动集团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